最初,波耳貝塔北方的魯特亞山脈及北向雪原,由魯特亞人民軍統治,她們幾乎與波耳貝塔以南的各組織互無往來,僅在汎人類和平組織的長期物資援助下抵抗冰天雪地的亡者。人民軍的軍備及戰鬥力並未特別突出,幸虧山區地帶的詭譎,游擊部隊一次又一次地擊退滿溢的亡者。然而在一場錯誤的遠征中,人民軍喪失大多數的主力部隊,無法維持既有領土並導致內部數個小組織決裂,瑪爾克森人民解放陣線於焉成立。
瑪爾克森人:魯特亞人民軍大撤退的過程中,心懷鬼胎的武裝部隊一一遭到殲滅,最終剩下瑪爾克森、賈蘭二新興組織,其中尤以瑪爾克森勢力佔絕對多數,因此自由聯盟將大撤退的人口一律視為瑪爾克森人。
瑪爾克森人安置措施:為因應大撤退帶來的龐大人口,波耳貝塔拓展了兩塊貧民窟的領土,容納源源不絕的難民。瑪爾克森人被限制居住在貧民窟內,每天視情況發放一至兩次糧食及飲用水,沒有屋舍、寢具或可以取暖的毯子,衛生條件更是惡劣。瑪爾克森武裝部隊被拒絕在波耳貝塔之外,她們向著西北方繼續前進,直到尋著她們的安身之處。
三個大隊:為了讓難民住進波耳貝塔,瑪爾克森武裝部隊首領巴芙諾娃‧R接受自由聯盟北方軍開出的嚴苛條件,西遷的組織最多只能擁有三個大隊、滿編4500人的軍隊,且一旦受到不該存在之物的攻擊,北方軍沒有義務增援她們。在如此屈辱的條件下,瑪爾克森武裝部隊仍由三位英明的隊長訓練成軍,分別被賦予不同的稱號:勇猛果敢的洛雅大隊、攻守自在的楊潔大隊、深謀遠慮的黛安娜大隊。
魯特亞深山基地:瑪爾克森人南遷後,以聖沙教為中心的少數平民留了下來,但她們無法有效抵禦不該存在之物,只好放棄軍事據點、尋找更安全隱密的處所。自由聯盟利用這個機會,派遣精銳小隊佔領了深山基地,並在不久的將來和聖沙教武裝部隊聯手驅逐甦醒的巨熊。
糧食借貸:瑪爾克森人剛完成遷移時,只能仰賴周遭組織的糧食救濟,先後向自由聯盟北方軍、法蘭和平組織、厄當聯合陣線進行高利息的糧食借貸。儘管汎人類和平組織承諾在其擁有低限度的糧食自產率以前將透過海運定時輸糧,顯然那些食物無法替瑪爾克森舒困。
糧食禁輸令:在瑪爾克森組織逐漸獲得休養生息的時期,自由聯盟擔憂該組織繼續茁壯,向其友好組織發佈了禁止對瑪爾克森組織輸送糧食的命令。這對糧食自給率加上海運輸量頂多維持在16%供給率的瑪爾克森而言,是一道足以令她們崩潰或發狂的命令。最終,她們並未向自由聯盟低聲下氣,而是選擇了瘋狂──導致「瑪爾克森、賈蘭vs法蘭、厄當、自由聯盟戰爭」。
法蘭戰爭:不堪禁輸令迫害的瑪爾克森武裝部隊,向法蘭和平組織發動了總攻擊,法蘭組織軍根本不是對手,三天內即完全淪陷。自法蘭組織軍奪取裝甲機、自走砲等武裝的瑪爾克森軍,緊接著對厄當聯合陣線發動攻勢。本來非自由聯盟友邦的厄當軍隊根本不想繼續淌渾水,她們以解除禁輸令並補充瑪爾克森軍物資為條件,兵臨城下宣佈中立。憤怒的瑪爾克森軍幾乎佔領整個西北。
厄當和談:自由聯盟承認她們錯估形勢,決定以恢復糧食供給為條件,在厄當都市和瑪爾克森進行和談。然而直到和談落幕前,自由聯盟本部、北方軍、西方軍皆進入戰備狀態,瑪爾克森軍亦準備當談判破裂時立刻攻佔厄當組織、奪取所有機甲武裝。和談結果,瑪爾克森軍在糧食重新輸入後逐次撤軍,並在一個月後完成所有軍隊後撤。受此戰事影響,自由聯盟開始秘密援助法蘭組織軍,培育其成為日後親自由聯盟的法蘭旅團。
賈蘭分合:賈蘭組織在禁輸令期間,因利益一致而與瑪爾克森合軍。厄當和談後,再度分裂。當不該存在之物出現時,又主動表現合軍意願。威脅解除後,不出所料地,賈蘭又開始使性子。瑪爾克森也並不想真的併吞賈蘭,有個鄰近的外敵──就算再怎麼小──也能成為凝聚民心、提振士氣的好手段。
邊境線防衛協議:瑪爾克森與自由聯盟,針對瑪爾克森西方至北方的「邊境線」訂下合作防衛區域,一旦發生協議內第一級緊急事態(瑪爾克森因邊境線外之未知生物群,造成全域三成以上失守、組織人口三成以上損害、武裝部隊五成以上失去戰鬥力),自由聯盟本部將派遣特殊部隊援助瑪爾克森。然而本協議並未要求聯盟軍隊支援邊境線的防衛,僅在瑪爾克森面臨重大事態時開啟援助方案。
北方軍暴力事件:住進波耳貝塔貧民區的瑪爾克森難民,在一些軍紀敗壞的部隊當班時受到了軍兵的嚴重侵擾。每天都有難民遭到毆打、強暴、輪姦、重度暴力傷害等,甚至每週都傳出有人因此而死。受害者不分年紀,施暴者亦不分軍階。北方軍對此類案件處理並不積極,受害事件持續擴大,在在觸動瑪爾克森人的仇視意識。
黑銀區暴動:第一難民窟黑銀區,因兩名七歲及九歲的女孩遭軍人凌辱至死,約三千難民憤而暴動。難民們希望遠在外頭的瑪爾克森軍能解救她們,來到現場的卻是自由聯盟北方軍。暴動僅僅持續三個鐘頭便被鎮壓,暴民死亡223人、負傷450人,軍隊受傷2人。暴動過後,波耳貝塔暫時取消瑪爾克森人的出入權,嚴加防範瑪爾克森軍涉入。
汎人類和平組織派駐員:在瑪爾克森組織發展超越法蘭、厄當與賈蘭時,汎人類和平組織的派駐員來到了她們的本部,此階段開始,瑪爾克森使用之高級武官軍階方才被獲得承認。三個大隊的隊長們保留名義上校職,重新以正式通用規格制定之測試標準進行資格測驗,分別獲頒突擊少校(洛雅)、戰鬥少校(楊潔)、後勤戰鬥少校(黛安娜)。後瑪爾克森將武官軍階全部套用於正式規格,但對三位隊長仍保留原本的權限與薪資。
海運中斷:西曆末年,汎人類和平組織對全球弱勢組織的海運補給無預警中斷。派駐員並未說明原因,僅告知海運活動將無期限暫停。此後瑪爾克森潛伏於沿岸的民兵再也沒見過任何一艘滿載補給物資的船艦。此時瑪爾克森糧食自給度已達33%,在以自由聯盟為主的糧食借貸順利運作情況下,勉強能維持食用糧。
北伐軍:自海運補給感受到海權重要性的黛安娜少校,率領第一大隊展開北伐攻勢,目標為穿越北方邊境,抵達聖沙教零星散佈的魯特亞西北雪原,佔領一處自由聯盟無法抵達的海岸。然而北伐軍在接連遭到不該存在之物的襲擊後潰敗,以傷亡率43%的狀態撤回本部。有感於必須加強軍隊能力,瑪爾克森決定暫緩農業發展,全力投入基礎工業及軍火業。
VM2:波耳貝塔上流社交界流行的強烈興奮劑VM,流入一般民間後經過改製而成的毒品,即為VM2。相較於原藥劑,成分含有更多雜質、副作用更強烈,致死率劑量亦不穩定,但一枚售價僅將近一塊黑麵包,很快造成廣泛流行。VM2的流通導致犯罪率直線上升,許多暴力及性侵案件多涉及此藥劑。
VM2銷毀醜聞:自由聯盟北方軍為防止越來越多居民服用VM2,下令逮捕私製VM2的工廠與民家,並強制輔導在大街上公然使用VM2的居民。當日繳獲的VM2藥劑多達1.2公噸,北方軍宣稱即刻全數銷毀。在此之後的一個月內,兩個難民區卻接連發生極大規模的VM2流通事態,約80%以上的瑪爾克森難民在此期間接觸VM2。此外在北方軍造成的暴力事件中,難民被迫餵食VM2的情況大肆發生,VM2的流通被質疑是軍方所為。
瑪爾克森人民權利書:瑪爾克森組織予自由聯盟北方軍、要求北方軍立刻停止一切迫害瑪爾克森人的行為。北方軍未將此案列入議程,軍兵對難民的脫序行逕亦未改善。除了因卓越才能被選為波耳貝塔公共機關員或北方軍聘僱成員的瑪爾克森人,不滿日漸擴大。瑪爾克森組織首領巴芙諾娃‧R「極其嚴厲地」譴責北方軍之腐敗。
瑪爾克森人民解放陣線:因自由聯盟北方軍長期且嚴重地迫害波耳貝塔內的難民,瑪爾克森組織一致通過組織再編成案,轉型成瑪爾克森人民解放陣線。瑪爾克森組織軍正名為瑪爾克森人民解放軍,片面解除三個大隊之協議限制,增編至三個師、原大隊長直升師團長,諸多軍官進行名義拔升。在同仇敵愾的激情之下,三個師計16500人幾乎立刻滿編,單就人數而言,一躍成為僅次於自由聯盟的武裝勢力。
M.C.P.L.F:外交上視為瑪爾克森人民解放陣線,內政下則為瑪爾克森人民工業廠。在前自由聯盟軍火部顧問凱爾森‧K及若干出走的技術員協助下,以自法蘭及厄當搶奪過來的裝甲機為原型,進行PLA系列(解放者)為主的軍工業研製。拜人民工業廠迅速奠定技術基礎所賜,解放軍在翌年即開始發展機甲兵化,機甲戰力飛快提升。
波耳貝塔危機:自由聯盟北方軍獲知部分技術人員投靠瑪爾克森,瑟維爾‧波耳貝塔准將以維持北方平和為由,下令北方軍與波耳貝塔西側集結。人民解放軍得知,亦動員三個師團東移。衝突尚未發生,汎人類和平組織向兩方宣佈「若此刻發生戰爭,將進入武裝調停程序。」這是汎人類和平組織首次對自由聯盟及瑪爾克森傳達的「強烈建議」,兩名派駐員亦前往波耳貝塔會晤北方軍指揮官。後北方軍及解放軍相繼後撤,衝突迅速降溫,並未引發戰爭。
技術吸收:自由聯盟研發人員的精英化策略引發考績落後的人員不安,每年都有數十名相關人員被迫轉調戰鬥科或請辭,瑪爾克森重金聘請這些人,持續增強人民工業廠的開發力。原本服役於法蘭和厄當的技術人員,亦多遭吸收。
軍娼制:相較於鄰近組織的特殊勤務團,人民解放軍視軍娼、伙食兵、衛生兵、通訊兵等四職為第二單位,平均每個小隊就有10~18名身兼軍娼的士兵。軍娼有著滿足每位士兵性慾的義務,然而由於素質參差不齊、衛生習慣差等因素,許多軍娼同時感染複數性病,性技拙劣的軍娼更是受到奴隸般的次等待遇。為解決軍娼制帶來的傳染病與階級問題,解放軍致力於衛生及道德教育,但成效不彰。
MCPLF戰術乾糧包:原味餅乾(大)1片或原味餅乾(小)4片,冷肉醬包1袋,乾燥豆袋1袋(約12~16粒青豆),紅蘿蔔丁2塊,砂糖5~6公克。低階軍官中最受歡迎的評論:「味道不算太難吃,我想主席希望我們共體時艱。」士官中最受歡迎的評論:「這玩意的唯一好處,就是可以輕鬆塞進每個人的那兒。如果妳是軍娼,恭喜妳,可以攜帶一倍的量!」士兵中最受歡迎的評論:「幹你娘!」
三個軍:儘管與自由聯盟、法蘭長期處於微妙的軍事對立及糧食借貸狀態,瑪爾克森在人民工業廠成立後的飛快成長期內,三個解放師的軍備幾乎沒有受創的獲得了直線升級。汎人類和平組織介入波耳貝塔危機一事,使得自由聯盟北方軍無法如願一挫解放軍銳氣。瑪爾克森的穩定發展吸引了不少窮困者移民,舊魯特亞一帶也陸續有人南遷,瑪爾克森根據地人口數在這時期突破三萬,包含民兵在內的從軍比例達95%,解放軍遂擴編軍制,由三個師改編三個軍。
黑銀區血腥鎮壓事件:黑銀區難民對自由聯盟北方軍的仇視,隨著迫害的時日漸增,最終導向制序崩盤。設法武裝化的難民們組織反抗團體,她們不再苦等人民解放軍,自行以游擊方式陸續擊殺多達6名北方軍士兵、1名軍官。北方軍忍無可忍,派出機甲教練團及正規軍強行逮捕試圖反抗的難民。許多難民遭到屠殺,混亂中被迫加入反抗組織的難民也不在少數,但抗爭很快就宣告失敗。黑銀區人口驟減75%以上,消息隔天就傳進瑪爾克森根據地。
「敵人必須死!」:黑銀區事件再度將瑪爾克森人的情緒帶上極端,人民解放軍正式要求波耳貝塔「釋放」所有同胞,自由聯盟北方軍拒絕。一週之間,第一解放軍、第三解放軍相繼東進,第二解放軍亦在補充機甲武裝後南進。人民主席巴芙諾娃‧R憤怒直言「自由聯盟乃是瑪爾克森之敵,必須殺死她們、為同胞復仇!」並秘密與在波耳貝塔機關及軍隊服役的同胞取得連繫。北方軍機甲師團集結,瑟維爾‧波耳貝塔顯然對此早有準備。汎人類和平組織保持沉默。
強行海運事件:地球聯合軍‧聯合海軍以重要的糧食輸送為由,派遣單隻船艦於波耳貝塔東北海岸登陸,拒絕自由聯盟北方軍的盤查。輸送車隊繞道波耳貝塔北方前進時,遭北方軍突襲,損失四分之三的補給物資。但是,車隊護衛團乃是由聯合海軍親衛軍負責,北方軍的突襲行動蒙受慘痛損失。剩餘車隊抵達波耳貝塔西方的人民解放軍陣營,為解放軍帶來全軍半個餐的糧食,以及賽爾菲爾中將的戰術能力。
法蘭中立:在第二解放軍的壓迫下,法蘭旅團向自由聯盟求援,並未獲得強力的軍事援助。法蘭組織議會長伊耳茲‧法蘭西向瑪爾克森請求軍事中立,獲准。瑪爾克森外交團進入法蘭領地,以實質監控替代猜疑的信任。第二解放軍不久後前往波耳貝塔。自由聯盟建議命令法蘭旅團逮補外交團並威脅解放軍背後,伊耳茲不從。
北境大混亂:瑪爾克森本部北方邊境線,疑似因為魯特亞雪崩喚醒5頭困在雪堆下的巨熊,它們甦醒後開始南移。地球聯合軍賽爾菲爾中將赴瑪爾克森本部,僅率本部親衛兵力,成功在低損失下擊敗巨熊,並逮獲一名自由聯盟特殊部隊隊員。該員供稱,引發雪崩是為了在瑪爾克森製造混亂。此舉使人民解放軍更同仇敵愾。
瑪爾克森─自由聯盟戰爭:經過數個月的對峙升溫,瑪爾克森人民解放軍和自由聯盟北方軍不可避免地爆發戰爭。在波耳貝塔進入前哨戰時,法蘭旅團被迫協助自由聯盟,伊耳茲‧法蘭西趕走瑪爾克森外交團,並在自由聯盟本部第三軍團出征時與之合流。洛雅少將率第三解放軍,在賽爾菲爾中將協助下獨撐南部防線,黛安娜少將及楊潔少將的兩個軍則攻打因內應造成混亂的波耳貝塔。瑪爾克森與自由聯盟大戰開始。